国产品种接连上市 240亿抗真菌药格局重构
来源:哈药集团 日期:2018.09.12 浏览量:1227
    医药网9月12日讯 浙江海正药业研发的注射用米卡芬净钠于今年4月12日获得国家药监局的生产批文,随后江苏豪森药业研发的注射用米卡芬净钠也获得生产批文。这是继2017年原CFDA批准江苏恒瑞医药开发的注射用醋酸卡泊之后,国产高端全身用抗真菌药再次上市。
 
    国内抗真菌药总体市场破240亿
 
    地球上能够引发疾病的真菌约有60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念珠菌、曲菌、隐球菌和耶氏肺孢子菌,约占所有真菌感染的70%左右,全球每年因真菌感染死亡的人数高达150万。
 
    全身用抗真菌药在国内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占据了绝对份额,局部外用抗真菌药则主要占据城市社区医疗、乡镇卫生院、实体药店、网店四大市场。国内六大市场的抗真菌药规模已突破240亿元。
 
    据米内网数据,2017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样本医院抗真菌药用药金额达21.61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5.82%,其中局部外用抗真菌药占据7.44%,全身用抗真菌药占据92.56%。2017年,公立样本医院全身用抗真菌药比上一年增长6.98%,明显高于全身用抗细菌药的负增长率0.51%。


 
    用药终端转移,外用抗真菌药销售下滑
 
    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收载的全身用抗真菌药物有9个品种,皮肤用抗真菌药和泌尿系统抗真菌药外用药有20个品种。
 
    2017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样本医院抗真菌药TOP 10品种是伏立康唑、卡泊芬净、氟康唑、米卡芬净、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克霉唑、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曲安奈德益康唑。其中,TOP 5品种占据抗真菌药物90.14%份额。

 
    据米内网数据,2017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样本医院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用药金额为1.61亿元,同比下降6.36%。实际上,自2013年局部外用抗真菌药在样本医院已步入下滑的轨道,2013-2016年负增长率为0.98%、0.93%、2.12%和0.29%。其市场趋势符合小病到社区及医院处方外流的发展方向,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终端已逐渐从城市公立样本医院转入城市社区医疗、乡镇卫生院、零售实体药店和网店。

 
    近年来,一批新的抗真菌药物已在市场崭露头角,多是独家品种,尚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如美国默沙东的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诺科飞),西班牙Ferrer Internacional的舍他康唑乳膏(卓兰)和海南海神同洲制药的舍他康唑乳膏(立灵奇),湖南中威制药的奥昔康唑乳膏,海南海灵化学制药的卢立康唑乳膏(路利特),香港澳美制药的异康唑乳膏、阴道片(澳可修),重庆华邦制药的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必亮),上海现代制药股份的特康唑栓等。
 
    主要品类及代表药物
 
    抗真菌药物主要由咪唑类、三唑类、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和其他类构成。
 
    咪唑类主要是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等,这类药物趋向于外用,以治疗浅表真菌感染和皮肤黏膜腔道真菌感染为主。
 
    三唑类药物主要是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三唑类药物对人体细胞色素P-450亲和力低,影响肝酶较轻,可作为系统真菌治疗药物。
 
    棘白菌素类为新型脂肽类化合物,其代表性药物是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多烯类抗真菌药物有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其他品种有特比萘芬、氟胞嘧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