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哈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翻一番,2010年增至180亿元
来源:哈药集团 日期:2011.03.14 浏览量:2242
5年成功再造新哈药

   180亿元!这是哈药集团2010年创下的营业收入。比2006年整整翻了一番———5年时间,哈药集团成功再造了一个新哈药。

  与之相呼应的是,“十一五”期间,哈药集团利税增长1.21倍,利润增长2.35倍,连续5年蝉联中国制药工业企业百强第一名,其旗下四大品牌价值持续攀升,已超300亿元。

  5年70亿元税金背后

  哈药集团去年实现利税33亿元,创造历年新高。据统计,整个“十一五”期间,哈药集团累计上缴税金70亿元。

  事实上,在过去5年中,除了面对金融危机,哈药先后经历了原材料涨价、药品降价、基本药物招标等剧烈的外部变动。

  “虽然这些情况都不只针对哈药一家,但能连续5年蝉联中国制药工业企业百强第一名,已经很不容易!”哈药相关负责人的这段感慨,更主要的源于另一个背景,那就是过去几年间哈药所面临的严酷的内部环境。

  当年的股权困扰至今让很多哈药人记忆犹新。

  2005年起,受原南方证券违规持股问题影响,哈药股份出现融资困境,公司发展受困。直至2008年8月,在经历一系列艰难博弈后,哈药股份股改方案才获通过,重新恢复上市公司功能。这期间,由于市场一路“看衰”哈药,曾有“哈药股份将退市”的传闻沸扬开来。

  这期间, 为推动经济运行质量上新台阶,哈药集团自我“手术”的动作也一直没停歇:“砍掉”亚兴公司、生物药品公司等8个长期亏损企业,对哈药五厂、中药一厂实施政策性破产……“忍痛”退出非主营业务,哈药得以甩掉3.5亿元历史包袱。

  在加大精力独善其身的同时,哈药集团也投入更多的社会责任。

  由于城区扩张,原本位于城郊的哈药总厂跻身主城区,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几年来,为清洁生产和治理环境污染而上马的一批先进环保设施,哈药总厂先后耗资4亿多元。

  也正是这率先进行的环保投入,为哈药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2007年,国家对制药业实施“环保新政”,一批长年在环保设施上不投入、排放不达标的抗生素企业被迫限产停产,这使环保达标的哈药总厂产品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据悉,为彻底解决环保和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哈药集团董事会去年底通过了投资20亿元以上异地再造一个哈药总厂的方案,力争今年确定选址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修筑品牌影响力“栈道”

  据了解,“哈药”品牌价值已由2006年的106.35亿元提升至2010年的160.62亿元,并连续5年摘得中国医药行业最具价值品牌桂冠。

  目前,“哈药”、“三精”、“世一堂”及“盖中盖”4个著名商标的品牌总评估价值已超过300亿元。

  4个品牌,总计不过10个字,能拥有超300亿元的价值,足见哈药品牌非凡的市场影响力。

  曾有评论认为“哈药系品牌身价扶摇直上要归功于大面积的广告轰炸”。但事实上,近几年,全国各地电视节目价格上涨,但收视率却在走低,药品靠广告促销的支撑作用已经日渐弱化。
  哈药集团最有效的营销方式,是对市场的不断持续深入和无限开拓。

  “到今天,哈药拥有上百个产品类别,每一种产品,我们都有详尽的市场分析,并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重新制定产品策略。”营销部副部长王浩淼告诉记者,即使像哈药葡萄糖酸钙这样的名牌产品,哈药也会通过市场下沉,不断挖掘空白终端,最终实现市场空间的再次拓展。

  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哈药已形成了品牌、销售队伍和营销渠道的极大优势,但对于持续拓展,哈药的手段更是与众不同。

  2009年10月,哈药集团收购医药商业企业河南的百川药业。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组数据:2007年,百川药业销售山东某医药集团产品额比哈药总厂高出742万元,到了2010年,百川药业销售哈药总厂的产品比这家企业高出1789万元。

  “这就是我们收购百川药业的意义所在。”哈药集团董事长郝伟哲指出,哈药进行商业并购主要目的不在于赚多少利润,而是拓宽销售渠道,占领更大的市场。

  这种占领,甚至还包括走出国门帮人建厂。

2006年3月,在俄方的要求下,哈药总厂为俄罗斯的列特基诺实验工厂建设了数条粉针生产线。而哈药总厂开出的条件仅仅是:俄方的生产原料必须使用哈药总厂的原粉。

  事实上,医药业相对落后的俄罗斯有3亿人口,头孢类产品用量比中国还大。对哈药总厂来说,为他人“做嫁衣”是拓展国外市场的大好途径。如今,3年过去,俄方的生产线早已建成,哈药的原料药等已源源不断地输往俄罗斯。在俄罗斯医药行业,哈药甚至代表了中国制药企业。

  国际化新哈药的科研攻略

  按既定目标,今后5年,哈药集团还将通过兼并、资产重组、增资扩股等手段,推动旗下1—2家公司上市,实现集团资产的优化配置。同时,通过打造世界级大众药物生产流通基地,实现在中国医药行业持续领先的发展位置。

  作为与国情紧密相符的医药企业,哈药集团产品长期以来以大众性、价格实惠等特点牢牢占据着国内的大片市场份额———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其在研发和高端产品市场等方面的薄弱性。

  “哈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无疑面临国内外医药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挑战”,哈药集团董事长郝伟哲认为,构建国际化新哈药,重在转型调结构,引进、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在品牌扩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对接国际市场。

  2010年6月,哈药集团宣布以5000万美元成功竞购美国辉瑞旗下在华猪流感疫苗业务,这是国内首个合作承转国际生物制药领域高科技动物疫苗项目。3年后,辉瑞旗下瑞倍适及瑞倍适—旺的猪支原体肺炎疫苗在华产品将全部由哈药疫苗公司生产和经营,由此,国内不能生产猪支原体疫苗的空白将被填补。

  “过去5年,是哈药集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5年。”哈药集团董事长郝伟哲介绍,为实施大项目建设、推动新兴产业发展,5年来,哈药累计投入13.49亿元,共实施了31个技改项目。据悉,目前,哈药集团共有129个品种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并先后承接实施了8项国家级科技项目。哈药集团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产品品种已达59个,其中22个品种销售规模超亿元。

  为继续领跑“中国制药工业”,“十二五”期间,哈药集团将通过重点实施哈药总厂异地建设新厂区项目、三精制药磷霉素钠原料扩建项目、中药公司中药粉针剂技术创新及质量标准升级改造项目等22项重点项目,巩固并提高其在抗生素、中药、生物工程、保健品及医药商业等产业领域的优势地位。记者(高也 徐光胜)